【安氏历史名人录】清進士官陝西三水縣知縣安清翹

    中华安氏网 2009年6月5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历史名人录】 清乾隆庚戌進士官陝西三水縣知縣安清翹

  安清翹 字寬夫 山西垣曲縣人 乾隆庚戌進士官 陝西三水縣知縣有文集
安清翘(1756—1829),字翼圣,号宽夫,山西垣曲人。
  安清翘为官,以清廉惠政称闻;为学,求实勤恳。
  安清翘四岁失父,从读于长兄安清翰(1728—1791)。在长兄被派往安徽补潜山县知县后,又为他选择了当地德高望重的先生教授他。从此,安清翘发奋读书,加之他生而颖悟,学业长进得很快。并于乾隆庚戌年(1790)考中进士。此年,他被派到陕西省三水县任知县。在三水县,他运用科学知识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限制和打击贪官污吏。尤值一题的是他的著名的《治河议》。他针对黄河连年决口的问题,认为黄河之害的根源在于泥沙量大,导致河道淤塞,因此,要“欲黄河无害,宜顺水之性,使河随江入海”,并且根据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地理资料,提出了具体的引河入江的路线,以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了引河入江的可行性。安清翘在三水县共作了二十年的知县之后,辞职返乡。临行前,三水百姓同声感叹,有的甚至放声大哭。由此可见,他的清廉惠政确实赢得了三水县人民的衷心拥戴。
  返乡之后,他闭户不出,除教授学生之外,就是潜心著书立说。在清贫的生活中,他写了不少著述。早在读书时,安清翘便喜谈帝王家族之言,诸子百家之书,而又折衷于北宋五子。他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不能完全信书,遇到疑难问题,一定要开动脑筋反复思考,切不可毫无根据地臆断。由此可知他治学态度之严谨。他还喜欢向仲兄安清翙(1747—1792)请教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他后来能在天文学、地理学乃至数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五书》(包括《矩缐原本(四卷)》、《一缐表用(六卷)》、《推步惟是(四卷)》、《学算存略(三卷)》)、《数学指南》、《周易比例》、《矩堂语录》、《历代帝王年表》、《几何原本补正》等。其中,他的《数学五书》最为重要。这是一部关于数学、天文学、音律学等方面的书,其显著特点其显著特点是以数学统领全书,以数学论述天文学、音律学方面的问题。其中《乐律心得》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乐律学的相当宝贵的资料。而其《推步惟是》系统介绍了中西天文学思想,对于中西的一些有杰出贡献的天文学家都给予了应有的评价。尽管他在自然科学方面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然而他关于如何对待科学尤其是西方科学的思想确实相当深刻的。
  安清翘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数合一”的矩学观。这反映在他的《矩堂语录》中。他自幼师承程朱理学,加上他毕生所从事的数学研究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他的哲学的最高范畴—矩。他认为矩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认为矩乃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之母。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无论多么复杂,都是矩的神通的显现。而且,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它包括一切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行为准则。万事万物各有其矩,一物之矩又是万物之矩。而矩是超然于客观事物而存在的,这是世界所由产生、变化的基点。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对于认识事物,也就是“格物致知”上,安清翘也有自己的一些主张。他认为格物的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具体事物,格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关于具体事物的具体知识,而致知的对象是心中之矩,因而“致知”是比“格物”高一级的认识手段。他的格物致知说虽然包含着探求具体事物知识的因素,但并不在于认识自然规律,而是一种封建道德的修养方法。由于他十分熟谙程朱理学,看到了它“玄渺空虚”对于巩固和维护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秩序起不到多大作用,因而提出了这种新的比较温和的哲学体系来适应变化的实际情况。但他的认识论中也夹杂有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因而他的矩学实际上是与程朱理学本质上一脉相承的,确切些说是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安清翘为官尚有可称道之处,他的哲学思想却不能摆脱封建道德属性,从而未能引导人们走科学研究之路,去探求科学真理。
  作者:安双通 (2009-6-2 23:06:32)


分享按钮>>沉痛哀悼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
>>【安氏当代名人录】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安志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