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 已阅:4407 / 回复:7(楼主)

根据《明史》、《明实录》记载,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洪洞迁移活动达18次之多。安姓迁民始祖为洪洞泽州等籍(今临汾、运城、晋中等地区,太原、长治和晋城等市)人氏,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东北等异地。后裔又有转迁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安姓迁民始祖牌位供奉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二号供橱,可供安姓迁民后裔祭拜。

作者:安志民 (2013/6/22 20:53:46)   回复此贴
  回复: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 第 1 楼

安姓迁民始祖当时为洪洞泽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附近,分迁异地,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东北等地。后裔又有转迁到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安姓迁民始祖牌位供奉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二号供橱,可供安姓迁民后裔祭拜。
安姓是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安徽、河南等省也多此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
安祥杰-安徽(365779852) 2013-6-14 20:50:41

作者:安祥杰 (2013/6/22 20:58:04)   回复此贴
  回复: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 第 2 楼

洪洞大槐树迁民并非只迁洪洞人.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迁出的居民是以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为主之人。根据《明史》、《明实录》的记载,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太原府辖州六县二十二:阳曲县、太原县、榆次县、太谷县、祁县、徐沟县、清源县、交城县、文水县、寿阳县、临县、盂县、静乐县、河曲县;平定州:乐平县;忻州:定襄县;苛岚州:岚县、兴县;代州:五台县、繁峙县、谆县;保德州;石州:宁乡县。平阳府辖州六县二十九:临汾县、襄陵县、洪洞县、浮山县、赵城县、太平县、岳阳县、曲沃县、翼城县、汾西县;蒲县;蒲州:临晋县、荣河县、猗氏县、万泉县、河律县;解州:安邑县、夏县、闻喜县、平陆县、芮城县;绛州:稷山县、绛县、垣曲县;霍州:灵石县;吉州:乡宁县;隰州:大宁县、石楼县、水和县。泽州辖县四:高平县、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潞州辖县六:长子县、屯留县、襄垣县、潞城县、壶关县、黎城县。辽州辖县二:榆社县、和顺县。沁州辖县二:沁源县、武乡县。汾州辖县三: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
从现在看,迁出地应是临汾、运城、晋中等地区,太原、长治和晋城等市。可见当时在山西组织迁民的地区是相当大的,除雁北地区外,几乎包括了整个山西中南部。这些地区的迁民临行前,大部分人在洪洞大槐树下,办理迁移手续,领取户部颁发的迁移堪今,叙旧告别,然后各奔去处。

安祥杰-安徽(365779852) 2013-6-14 20:54:04


作者:安祥杰 (2013/6/22 21:00:18)   回复此贴
  回复: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 第 3 楼

仅史书有确切记载的洪洞迁移活动达18次之多,其中洪武年间迁民10次。洪武六年与九年曾两次“迁山西及真定民屯风阳”。这2次“迁山西及真定民屯风阳”。就是现在的凤阳县、蚌埠市、五河县、怀远县、固镇县,当时隶属凤阳府、钟离县

安祥杰-安徽(365779852) 2013-6-14 21:05:07


作者:安祥杰 (2013/6/22 21:02:06)   回复此贴
  回复: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 第 4 楼

现将洪洞古大槐树处迁民十七项分述如下:
    1.《明太祖实录》卷110载:“洪武九年十一月徒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于风阳屯田”。
    2.《明太祖实录》卷131载:“洪武十三年五月,山西民为军者二万四千余户,悉还为民”。
    3.《明大祖实录》卷193裁:“洪武二十—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显少……上访户部侍郎杨靖曰:…‘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新德(豫)、真定(冀)、临清(鲁)、归德(豫)、太康(豫)等处间旷之地,今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
    4.《明大祖实录》卷197载: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后军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徒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
    5.胡广《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上以河南彰德、卫平、归德,山东临清东昌诸处土宜桑枣,民少而贵地利,山西民众地狭故多贫,乃命后军督府柬事事李恪等渝其民愿徒者,验丁佃田,其冒名多占者,罪之。复令工部榜渝”
    6.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给山西民兵十万人,钞各三十锭,令量牛屯田。
    7.《明太祖实录》卷223载;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宋国公冯胜等籍民兵还。先是上遗胜等往太原、平阳选民丁立都伍,置卫屯田,至是还以所籍之数报之……计平阳选民丁九卫、太原、辽、沁、汾选丁七卫,……每卫五千六百人。
    8.《明太祖实录》卷223载: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柬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恰等往谕山西民愿徒居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七府徒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计今年收谷粟麦三百余万石,棉花千—百八十万三千余斤,见种麦苗万三千一百八十余顷。上甚喜曰:“如此十年吾民之贫者少矣”。
    9.《明大祖实录》卷236载:洪武二十八年正月,甲寅谴使救晋王桐,发山西都指挥使司属卫马步官军二万六千六百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10.《明太宗实录》卷21载:“永乐元年八月定罪囚于北京为民种田例。先是刑部尚书郑赐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等上言……北平、永平、遵化等处境地肥沃,人民稀少,凡徙危罪除……其余有犯俱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州县为民种田……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
    11.《明太宗实录》卷12下裁: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命户部遣官核实出西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
    12、《明太宗实录》卷31裁永乐二年九月徒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一万户实北京。
    13、《明太宗实录》卷37载:永乐三年九月,徒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实北京。
    14、《明太宗实录》卷40载:“永乐四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郡县史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15、《明太宗实录》卷49载:“永乐五年五月,命户部从由西之平阳、泽、澜,山东之登莱好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里费一百锭.口粮六斗”。
    16、《明太宗实录》卷103载:“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二千三百余户于保定州,免赋役三年”。
    17、《明太宗实录》卷106载,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诣阙上言:“本处地孬且窄,岁屡不登,衣食不给,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真定、冀州、,南宫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从之,仍免田租一年”。

作者:安祥杰 (2013/6/22 21:04:33)   回复此贴
  回复: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 第 5 楼

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
• 八月﹐朱元璋发《平周檄》﹐大举进攻张士诚。十二月﹐朱元璋将韩林儿沉于江﹐宋政权亡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
• 九月﹐朱军攻破平江﹐张士诚被擒自杀。朱元璋命徐达率大军北伐。十一月﹐浙东方国珍投降朱元璋。是年﹐北方军阀混战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
明洪武元年
• 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
• 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
• 明定田赋额﹐编定役法﹐定卫所制度
1369年------明洪武二年
• 以临濠为中都
• 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侍官制﹐定封建诸王之制
1370年------明洪武三年
• 四月﹐徐达破元将扩廓帖木儿﹐元顺帝病死于应昌﹐昭宗继位
• 分封诸王。诏定科举制度
1371年------明洪武四年
• 定开中法
1374年------明洪武七年
• 定屯田法。颁《大明律》
• 罢市舶司。严海禁
1375年------明洪武八年
• 正月﹐令乡里立社学
• 三月﹐立钞法﹐造大明宝钞
• 四月﹐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
• 空印案发﹐诛连甚广
1376年------明洪武九年
• 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1376年------明洪武九年
年份 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始祖大致出生年月

作者:安祥杰 (2013/6/22 21:06:0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7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343.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