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程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程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贵州遵义程氏大统宗--程耀华 已阅:4736 / 回复:0(楼主)

笫四章、贵州遵义程氏宗祠历史记载渊源觅踪
第一节  青菜沟修建程氏宗祠
1979年2月23日寻根资料记
一、青菜沟修建程氏宗祠
青菜沟供和山程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道光乙未—丙申岁(公元1836—1836年),铸钟採鼓,历时两年宗祠修建告竣,距今已有175年历史。由学堂程文舜献地,守祖嗣孙程文顺、程光钦、程兰芳、程子修、程子万、程君福等人共同提倡,号召族人捐资捐物,投工投劳修建而成。
程氏宗祠,坐落在学堂程姓居民居住地点背后的一座小山上,地名供和山。宗祠建筑格局为四合天井式院落,青瓦屋面,雕梁画栋的木质结构房子。四合院内分布格局为正殿、神主牌位,两边有出二厢房,下厅两侧为寝室和厨房,正前方有朝门,供嗣孙祭拜瞻仰出入。小山顶上的山包,分布均匀,美轮美奂,将四合天井环抱其中。每当暮鼓晨钟,诵经拜佛,香烟飘渺,庄严肃穆。
在宗祠正殿的大钟之下,有一个长流不息的泉眼,泉水清澈见底,溢满水池,亦不见水往外流。无论日久大旱,泉水从不干涸。泉眼中常年生长一种名叫“水腊烛” 的水生植物,蔚为壮观。宗祠四合天井正中,镌立一块修建宗祠碑,在太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反射出过往行人的身影,呈现美好画卷。上述胜景,将程姓供和山宗祠装点得百态千姿,令人神往。
民国时期,根据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程氏宗祠内兴办学校,培桃育李,开花结果。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掀开了历史新的篇章,更加重视教育事业。为此,程氏宗祠房产收归国家所有,全部用于学校办学之用,且更名为三合区人民乡人民小学,结朿了程氏宗祠的光荣历史。但她教诲和培养了程姓子孙及外姓不少有用之才,却永远铭记在后世人们的心中,永放光芒,百世流芳!
二、青菜沟修建程氏宗祠
  1979年2月23日寻根修谱资料记
      青菜沟供和山程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道光乙未—丙申岁(公元1836—1836年),铸钟採鼓,历时两年宗祠修建告竣,距今已有175年历史。由学堂程文舜献地,守祖嗣孙程文顺、程光钦、程兰芳、程子修、程子万、程君福等人共同提倡,号召族人捐资捐物,投工投劳修建而成。
程氏宗祠,坐落在学堂程姓居民居住地点背后的一座小山上,地名供和山。宗祠建筑格局为四合天井式院落,青瓦屋面,雕梁画栋的木质结构房子。四合院内分布格局为正殿、神主牌位,两边有出二厢房,下厅两侧为寝室和厨房,正前方有朝门,供嗣孙祭拜瞻仰出入。小山顶上的山包,分布均匀,美轮美奂,将四合天井环抱其中。每当暮鼓晨钟,诵经拜佛,香烟飘渺,庄严肃穆。
在宗祠正殿的大钟之下,有一个长流不息的泉眼,泉水清澈见底,溢满水池,亦不见水往外流。无论日久大旱,泉水从不干涸。泉眼中常年生长一种名叫“水腊烛” 的水生植物,蔚为壮观。宗祠四合天井正中,镌立一块修建宗祠碑,在太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反射出过往行人的身影,呈现美好画卷。上述胜景,将程姓供和山宗祠装点得百态千姿,令人神往。
民国时期,根据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程氏宗祠内兴办学校,培桃育李,开花结果。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掀开了历史新的篇章,更加重视教育事业。为此,程氏宗祠房产收归国家所有,全部用于学校办学之用,且更名为三合区人民乡人民小学,结朿了程氏宗祠的光荣历史。但她教诲和培养了程姓子孙及外姓不少有用之才,却永远铭记在后世人们的心中,永放光芒,百世流芳!
  第二节、仁怀陶洪滩修建程氏宗祠觅踪
1982年1月2日寻根修谱资料记
一、陶洪滩修建程氏宗祠觅踪之一
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岁(公元1935年)冬,由该地知名人事程升洪、程升恺等人发起,程开慧乐售祠址,拟建程氏宗祠于堡坪寺(现名山堡)。首先由程开江具体经办,至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岁(公元1939年)程开江病故,由胞弟程开海接替其职,历经十二年的艰苦努力,在全体族人的鼎力支持下,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岁(公元1946年)才彻底竣工。宗祠为三合头青瓦屋面木质结构房屋,出一厢房。高耸于陶洪南岸的山堡上,奔腾的赤水河到此形成咆哮的急流,故取名陶洪滩。堪舆言之:“好个陶洪滩,头在马鞍山。鲤鱼锁水口,二龙战尤酣。团鱼乌龟壳,狮子昂头攀。葬得真龙地,子孙要当官。”解放后,程开慧划为地主成份,宗祠一部分分给他家居住,另一部分分给刘姓贫下中农居住。至公元1959年二合化中兼并焦家屯农中,该词作为二合化中的分校校址。学生在此就读半天,劳动半天,分班轮流上课。神主牌早已拆除,不知去向。1961年二合化中解散后,曾作为陶洪小学校址上课。后小学解散,分给刘姓的厢房及转角拆除,仅留下正房两间和厢房一间至今。鉴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但房前看梁上用墨书写双行字,至今清晰可见;“承办经首程远侯、兰亭、程洪兴、荣普、程占维、明高、程相三、华云、程均普、恩周、程德华、天定、程银周,匠师李海清、万和,瑰典胡少之。”
陶洪程氏宗祠房前左右,原立“百世其昌”“万代流芳”碑共两块。因右碑之首未镌刻捐资千吊铜钱的程升洪之名,其子程开湖一怒之下,将两块碑砸坏,引起一场族中风波,最后不了了之。本次修谱为正本清源,归还本来面目,纠正修谱中记载负责人之误。
“百世其昌”安定门第录派碑铭小引
盖闻:水入江河,昼夜流而不息;木生山野,枝叶茂而不凋。下物之类,须有根源以茂畅;人生宇宙,此无脉派流传者乎!稽考吾门,安定世第,明道家风,脉自江南,迁居河洛,乃程伯休甫之后。在周时,官居卿相大司马,佐宣王,平淮南之夷,嗣续流衍。至程钟灵林氏,(由江西)入籍内江高梁镇,而聪明徙居黔地遵义府仁怀县安罗里三甲地名青菜沟,叶茂枝繁。流传月派而仲祖复徙陶洪滩,盖三百载于兹。虽非轰烈之家,亦不落于此方之巨族。于民国乙亥年冬,族中有志者捐资筹款,得族中程开慧明大义,乐而承售祠址,建立宗祠于堡坪寺,以为四时享祀。所经于丙戌年,幸总经理程升洪、程升恺、程开海等热心提倡暨閤族诸人倾囊助济,俾本祠而宏开厦屋,祖宗业已登殿,忉拜共祀,事事告成。特以引碑永垂,使万世不朽也!乃为之诗曰:根深树大叶新鲜,创业开基瓜瓞绵。荫佑后裔联科第,祖宗荣耀子孙贤。
钟灵诗:洪军失位四捲沙,禾口原是宰相家。洪兵赶散过西涯,举手河边插柳丫。天涯过海去问信,但凡禾口是一家。有人记得诗八句,子子孙孙永不差。若有一人不认祖,子孙代代丧黄沙。
    二、遵义仁怀陶洪滩修建程氏宗祠觅踪之二
1982年10月2日寻根修谱资料记
残碑查寻觅踪记录:
宗祠大正厅大梁上毛笔字清楚可见:承办人:程南廷、程典候、程芳普、程洪徳、程奇高、程杰、程华芳、程相三、程思周、程银周、程天定、程徳华、程崇周、程明高、程开慧(时任保长)、程刚儒时任坛厂乡的乡长,程升凯、程升洪、程开海。匠师:李海如、李万如。总经理:程升凯、程升洪、程开海。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年冬族中有志者捐资筹款。程开慧大义乐而承祠址。承办人程南廷时任坛厂乡乡长。
程南廷还通和了桂花房族的程肇文(时任坛厂乡联保主任)、程洪荣(时任坛厂雪石坝保长)、程赐霖(字:海云,时任桂花村保长)、程贡端、程炳钦(时任保长),他们参与了陶洪修宗祠的承办组建工作,并倡导桂花族人捐资送往陶洪滩程氏宗祠。
因当时的交通和历史客观原因,我房程赐霖、程洪荣捐资交给了承办经手人,至于后来的陶洪滩程氏宗祠没有我房的记录成了难解之迷。
三、特别说明:寻根修谱资料记
桂花房族委会多次组织前往陶洪滩程氏宗祠对残碑查寻觅踪,根椐我房记载:我房参加了陶洪滩程氏宗祠的修建和组织族人捐资,由于当时的交通和历史客观条件,我房捐资后怎么衔接的以及陶洪滩程氏宗祠没有我房记载的历史存疑不明,因此,我房曾多次组织到陶洪滩程氏宗祠遗址寻查残碑记载:
1953年端午节,程洪明、程洪书、程洪高四人到陶洪滩程氏宗祠旧址查寻,同时走访了梨渊山等地。
1962年春节初一,程洪明、程洪书、程洪高、程洪刚、程恩高到陶洪滩程氏宗祠旧址查寻。他们到了梨渊山、大坡、青菜沟等地,受到祖籍守祖宗亲的热情接待。
1966年10月5日,仁怀县委财贸部长程洪崑到滩陶洪程氏宗祠访古。同时走访了梨渊山、大坡、熬水、青菜沟等地,受到祖籍守祖宗亲程海州、程大金的热情接待。
1979年8月9日,为编写族谱,程洪明、程洪书、程洪刚、程恩高、程恩品到陶洪滩程氏宗祠旧址查寻;他们到了梨渊山、大坡、熬水、青菜沟等地,受到祖籍守祖宗亲程海州和宗亲热情接待。
1999年10月5曰,为编写《仁怀程氏培修祖墓专辑》程耀华、程恩光、程洪昌到陶洪滩程氏宗祠旧址查寻;受到陶洪滩程开龙、程钊家的热情接待。
从1985年 2004年耀华先后八次到陶洪滩宗祠访古,2004年3月26日,为编写桂花房族《程氏史记·统宗新谱》,耀华到陶洪滩程氏宗祠旧址查寻,受到陶洪滩程开龙、程钊家的热情接待。
得到当地本家宗亲程开龙(80岁)、程钊、程荣德等人的热情接待,并一起找残碑和请人挑水来清冼残碑,几次参与查证残碑碑文录抄,对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2005年2月3日,为编写桂花房族《程氏史记·统宗新谱》,程耀华、程恩永、程真、程勇(供电局)、程双、程世俊到陶洪滩程氏宗祠旧址查寻;受到陶洪滩程开龙、程钊家的热情接待。


第三节 贵州遵义程氏•仁怀桂花程氏宗祠
一、桂花程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乙卯年(兔年)公元1795年,历时近一年宗祠修建告竣,距今已有217年的历史。由程铭、程万、程绍倡导提议,以正字辈兄弟正隆、正云、正太、正凤、正刚、正伦、正常、正祥、正序(字天恩)、正泰、正邦、正有、正富、正阡、正亨、正萱捐资捐物,投工投劳修建而成。
桂花程氏宗祠,座落在桂花村古泽(今殷家田坝庙垭口)下,地名白云山。宗祠在山顶庙垭口处,正面可看到茅台至四川山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神护卫,“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宗祠上面的沼泽地里有一个长流不息的龙井,对泽地和龙井,村中有很多神秘的神话传说。
方圆500余亩的天然古泽, 四面环山,古泽似一面圆镜,像传说的天上滛池。常年清悠碧绿,与山下的沟头古溶洞相连,大泽里的龙君在这里修炼千年,曾有人看到它现身,神威无比,乡人们为了求龙君的保佑,便在大泽旁修建龙君庙,常年祭祀。
听祖人传说:宗祠建筑为木材建筑,格局为四合天井式院落,青瓦屋面,雕梁画栋的木质结构房子,带有栏杆、走廊,美观别致。四合院内分布格局为正殿、神主牌位,下厅两侧为寝室和厨房,正前方有朝门,供嗣孙祭拜瞻仰出入。分布均匀,美轮美奂,将四合天井环抱其中。每当暮鼓晨钟,诵经拜佛,香烟飘渺,庄严肃穆。在宗祠正殿有一大钟,因宗祠地势高,敲响时响彻方圆,传说茅台镇至交通乡都能听到大钟回声。门前大院用小块石头彻成,地面平坦,占地216平方米,围墙达37厘米厚。院中的两个石鼓,最大直径为73厘米,据说,石鼓是受时任朝庭县长程正坤赠。正门匾额“桂花程氏宗祠”六个大字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96年)县长程正坤赠题手书。
宗祠两边有桂花程氏宗祠与龙君庙、山神庙、土地庙比邻,因此,当地人把此处呼为庙垭口,香火顶旺,令人神往。

二、经单簿上记载的宗祠楹联、对联:
正门楼:横匾:桂花程氏宗祠,
对联:上联:支派衍安定徽洛赣蜀黔仁国桂花安居明道家风祖训,  
     下联:渊源遵义符阳青菜数佰载人文蔚起诗书立雪堂孙谋。
大门联诗:上联:桂岭飘香万都祠庙垂千古,
          下联:诗书流韵世宦农商耀黔川。
          横批:德善双馨。
          楹联:上联:祖德浩荡千秋常祀典,
                下联:福祉绵长世代绍书香
          横批:立雪堂
附联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2:承祖德遵家训礼义处世,敦本善教子孙正直做人。
内堂联:家规祖训联:
        上联:敬祖尊贤勤俭创业记根本  
        下联:爱家报国遵纪守法作忠良
堂联:上联:一脉宗业伊川遗风垂世泽  
      下联:满堂子孙洛水续后振家声
村门牌坊联:上联:桂香乾坤源洛水人文蔚起  
       下联:花毓珪璋翼裔昆世代光华
       横批:程尊三瑞
戏台联  上联:程门依旧情连四海高朋客    
        下联:祠堂焕新村荡三秋大武歌
大武歌:古代祭祀先祖的舞曲。
心香榜序言:钟灵渊支,源远流长,先祖功德,佑裔吉祥;灵光所披,瓜瓞绵延,人文蔚起,绍绍书香;祠宇修建,众心辑睦,祀祖秉训,仁礼孝让;内孝外贤,共奉心香,勒名磐石,褒扬留芳!
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刚妻程马氏开工兴修“殷家大泽排水变田工程”。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连日暴雨,山洪猛涨,殷家田坝决堤,洪水倾泻而下,响声如雷,一块巨大的朝天石在洪水中时而高昂抬头时而又沉入洪流中,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程马氏历尽艰辛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与人斗的悲壮历程。洪水不但冲走了下面的桂花程氏宗祠(桂花程氏宗祠遗址尤存),洪水还冲走了何姓祖坟,于是何姓人背着捡来的骨头到县衙告程马氏,官司打到遵义府、成都、至告到北京,历时8年官司之久……。乡人为了纪念程马氏的功绩,在桂花程氏宗祠遗址上面不远处(凿子钻沟处)修建了石子庙祭祀程马氏(今改名妙灵寺)。乡人们又把此处称为庙丫口。流传至今。(可详见《仁怀县志》、《中枢区志》《贵州程氏谱》历史人物等文献记载)。

第三节 遵义桐梓县--桐梓龙爪台程氏宗祠考
1985年5月2日寻根修谱资料记
谨考程氏讳(王向)字伯温,宋人,二程灏、颐之父也。其先曰乔伯公,为周大司马。封于程,遂以程为姓。曾祖在宋太宗朝以辅翊公显,赐第京师。遂居河南。仁宗朝,录旧臣,后授伯温,知冀州。神宗行新法,独抗议,指其不便当道者,怒,即移,痛致士,事累转大中大夫。其为人也,慈恕而刚断,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恤孤爱寡,惟恐有伤。初见周茂叔,视其气貌非常,知为道学贤士。因与为友,乃遣二子从游。时二子年方十四五,便脱然愿学圣人。宗周子为师焉。配寿安县侯氏贤而内助,治家有法,伯淳兄弟在襁褓时抱凡饮食衣服不令择美,常曰:幼求称,欲长当何如?及稍长,常使从良师友游,其慈义兼至,如议。大中公年八十五卒,宋元佑追封永年伯。自明嘉靖时,从祀圣庙,启圣祠,称先儒程氏。由是观之,程氏之始基兆于乔伯公矣。其后,嫡派之滋生蕃衍,布之四方,延之近境,要其初,应无不皆至河南起至家于徽州或家于北直山西支。分派别不可胜举。夫尝曰:水有源,木有本。为人之有祖,亦犹是也。代深年远,虽不究其分支何人、移居何地,然同姓之宗自各有其可知者存。我先祖居地山西太原府太谷县之一贾村,想亦应历有年矣。闻其旧有族谱自国初迁至怀来卫之土木一支,原无次传。二兄琴泉于同治十一年壬申于族中人辈殷勤询访,谨次之。虽族中有读书者,有习武者,有科第成名者,有出仕为宦者。及至今有务农者,有就商者,有习艺者,本前后人因时因势因人因事而不同,故不能一列拘耶。总之,无论事业之同于不同,俱不可失为端人正士。即为迪前人光,贻后人列,而可告无罪于祖宗矣。故氏之有世次传谱,是亦子孙之责,不可使之汶汶无稽考也。克功:明道四世迁荥泽;德昭:明道九世迁湖北麻城孝感乡;万声:洪武十年受封江南巡按徙徽州歙县,子汉宝,洪武末受翰林,过四川荣昌入黔到桐梓龙爪台,入云南后不详。
万汉书山守孔单,自祖乃登名开元,正应光廉邦家远,
云秀宗珍后亦贤,国君杰士召茂现,忠良才子定坤乾,
昭先荣华孝灵建,仁德靖安鸿哲延。

第四节 遵义董公寺介绍
1988年10月2日寻根修谱资料记
董公寺位于遵义市北部,娄山关南麓,距市中心6公里,是汇川区的一个镇,原先是一座寺,现在的地方就是遵义市北关中学,与著名的董酒厂仅有一墙之隔。 "董公寺"是一座小型佛教寺庙,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名"龙山寺",后改名为"西乐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迁任遵义兵备道的董显忠出资修葺该寺,划定庙产,委人管理,终因经营不善,致"西乐庵"墙倾瓦塌。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资重修,感董显忠之举,将"西乐庵"易名为"董公寺"。随道路两旁的街道,以寺名为地名,也叫"董公寺",沿用至今。现为董公寺镇政府所在地,寺庙已改为董公寺镇中学。遵义董公寺与程氏遵义董酒,是我国独树一帜的国家名酒,产于贵州省遵义董公寺一带,董酒变因始创于董公寺一带而得名。董公寺一带酿酒,虽然始于南北朝时代,但一直到本世纪20年代初期,酿酒人程氏后代程明坤,结合当地水土、气候条件,认真钻研,开始创酿董酒,才使之成为遵义的名产。贵祖酒(原“程氏窖酒”),为一代酿酒宗师程明坤先生的祖传之作,据《遵义市志》载,民国18年“贵祖酒”(原程氏窖酒)就因其优异的酒质、独具芳香和卓越的健康价值位居遵义群酒之首,成为特色独具的老名产。解放后,遵义市政府决定发掘这一传统名产,邀请程明坤出山,献技献艺,成立国营遵义市董酒厂,董酒由此成为程氏董香的一大分支,并因程氏董香之独特魅力而位列老八大名酒,历次被评为中国名酒。

笫五节 六盘水市威宁县程邦系程氏宗祠
2012年11月29日寻根修谱资料记
新建贵州威宁程氏宗祠总体概况:《威宁》程氏宗祠座落于贵州西部,边远的乌蒙山区,威宁县小海镇松山村(老地名,乌木屯)潮水程家院子,原地名潮水地铺子,总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三百左右平方米,绿化面积一百多平方米,上台院坝面积极约一千二百平方米,下台会场面积约为一千四百左右平方米。新修水泥路面五百米直达祠内,祠堂内设有监控设备及电子槽门,外立牌坊一幢。宗祠前五百米处是通往云贵的交通要道。
后靠潮水主山,左是本家常住户和松山小学,右筑水库一塘,可容50万立方米水源,可供给小海全镇人畜饮水之用。宗祠基地是威宁程氏始迁祖的第一住宅地,可谓是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宗祠基地,龙真位正,凤舞鸾翔。前案开阔,后山涌聚。真乃是,前案开阔前代旺,后山涌聚后裔昌。宗祠比邻都是程氏祖墓之地。
威宁程氏宗祠是程邦《讳字:玉伯》祖第六代孙文科《讳字:应贤》公之第三房发祥《讳字:新道》公支系后裔合力捐资修建。宗祠原计划投资八十万元,实际投资九十余万,超出原计划十万余元,第一批捐资一千八百余户,最高捐款达五万三千元,最低两百元,总收捐款六十余万,实际支出达九十余万。宗祠修建设计程宗辉,总负责人程朝友、程宗辉。分项负责,程国云、程宗平、程宗华等人,工程指挥,程宗能,程宗良、程宗连等人。
宗祠于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农历六月七日》奠基,八月十八日正式起建,于十一月十八日整体工程完工,历时三个月,于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竣工典礼祭祀活动。


作者:1528840685 (2015/2/11 14:15:24)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程氏论坛  执行时间:2,207.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程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