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师胜杰:好相声不一定全是包袱 春晚最毁相声
- 中华师氏网 2015年4月18日 每日新报
天津网-每日新报2013年10月25日报道 他是“中国十大笑星”之一,他是侯宝林的关门弟子,五十载说学逗唱,绽放快乐正能量。步入花甲之年的著名相声演员师胜杰日前满面春风地做客天津电视台文艺频道《相声大会》节目,他认为,该节目回归了相声艺术本源,也是对茶馆相声的一种升华。他还分享了自己浓浓的天津情结,表示会常回家看看。
对家乡天津有特殊情结
对于师胜杰,很多人认为他是“东北相声名家”,也有人说他是北京人,当然也有不少观众说他是“津门相声名家”。那么,师先生究竟是哪里人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师先生笑得很爽朗:“我就是地道天津人!老家天津杨村!我骄傲,我是天津娃娃!”出生于天津相声世家的师胜杰,打开话匣子聊家乡有着说不完的话:“我爸爸是天津人,祖籍在杨村,父亲年轻时在天津的茶社说相声,像谦德庄、地道外、鸟市儿,同台合作过的前辈有班德贵先生、赵心敏先生、杨少奎先生等。我对家乡天津有着特殊的情结,我在南市出生,我的第一个师父就是天津曲艺团的相声名家朱相臣先生;我从事相声艺术第一次获奖也是在天津,1981年表演《郝市长》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调演一等奖。”为了支援东北的文化建设,师胜杰的父母于上世纪50年代去了东北,他也在7岁时转到东北上小学。“当年我随父母去东北支援那里的建设,父母故去后永远地埋在那块黑土地里。现在我们 老两口 很想叶落归根,以前想过在天津买一处房子,回到生我养我的天津卫安度晚年,尤其想要在曾度过童年的南市买房子,不过现在那儿的变化太大了,我都找不到我的 老家 了。”
《相声大会》用荧屏体现相声魅力
这次师胜杰参加录制《相声大会》,他对于天津电视台把节目放到茶楼里录制的举动颇为赞赏。师胜杰认为,该节目形式不是一种还原,而是净化了茶馆相声,既升华了相声艺术,又通过荧屏体现了茶馆相声的魅力。对于相声的娱乐性和艺术性的平衡问题,师胜杰说:“这个问题我的师父侯宝林说过一句话:没有包袱的相声不是相声,全是包袱的相声也不一定是好相声。每个人的消费心理不一样,因人而异。”从小熏陶于茶馆“相声大会”的师胜杰感叹,那时的演出条件远不如现在,“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会儿就是一个方台子,前面的茶座是条案,后面的散座是板凳。那时也可以不买票,计时付费,3分钱听一段相声,一段15分钟,如果从上午10点听到晚上10点也花费不菲。”接受采访时,师胜杰告诉记者,他经过细心观察,发现现在茶楼相声的观众群有变化,“一些 80后 和 90后 的年轻人也喜欢来茶楼听相声了。”他把年轻人喜欢听相声的原因归结为五个字——“相声的魅力”。
别把相声搞成滑稽戏
那句经典的相声台词“一样一样一样的啊”让众多的观众记住了师胜杰,尽管是一个经典春晚节目,可至今依旧让师胜杰耿耿于怀。采访中,师胜杰更是毫无掩饰地道出了“最毁相声的阵地就是春节晚会”的心声,他坦言,相声是一门特殊的喜剧艺术形式,说一段传统相声就像爬山,从山根——山腰——山尖,需要有足够的垫话和铺陈,而电视相声受严格的时间和内容限制,企图省略铺垫、片面追求信息量,一段相声表演最多10分钟,演员需要把段子高度浓缩,三句抖个包袱难度太大。师胜杰说,现在媒体上还出现了小品相声、Flash相声等新形式,一些演员在舞台上弹吉他打鼓、脱衣服走模特步,利用各种因素调动观众情绪可以理解。但相声是剧场艺术,不能游离相对固定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否则改来改去把自己改没了,相声演员就成了一群搞滑稽戏的人。“师氏”相声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唱功见长”,但说起这方面,师胜杰表示很想通过新报声明,他很讨厌相声中“唱”的特别多,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应以说为主,“唱”完全是内容的需要,当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时才用唱,如果从头唱到尾,观众会建议你改行的。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师氏网新闻】细说百家姓:师 姓
>>【师氏网新闻】晋商福地师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