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晋商福地师家沟

    中华师氏网 2015年4月18日 乐晶




  康熙年间,一个沉重而模糊的背影弓腰站立在草木稀疏的田垄间。他叫师文炳,是生活在汾西县僧念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位老人若有所思地望着脚下的几亩薄田,陷入沉默。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身后的那间草房会在百年后变成一座鳞次栉比、气势恢弘的师家大院,他更不会想到的是,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也因这座晋商大院名扬三晋。

  汾西县,位于临汾霍州市西北,这里“姑射峙于西,汾流环于东”,距其大约五公里处的师家沟村曾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它是晋商民俗文化朴拙的印记,是晋商大院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

  师家沟建筑群主要形成于晋商不断发展壮大的明清时期,当时的山西商人以富可敌国的姿态完成了对传统乡土社会的改写,“士”阶层的中心地位被商贾之风所湮灭。因此师家沟的形成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师家祖先师文炳于康熙年间定居于此,耕读传家,三世祖师法泽精明能干,熟稔经商之道,师家家道渐兴。乾隆三十四年(1769)),师法泽开始修建祖院,以上窑下楼式的四合院形式将各个院落自由组合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师家沟聚落。道光、咸丰年间,师家已经修建有30多个宅院,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师家的兴旺发展正是山西特定时间节点的一个注解:厚重的黄土墙围合成一方淳朴的天地,窑洞院落中的师家沟百姓以

  先祖的方式重温着那段骄傲的岁月。

  俯视师家沟村,一排排窑洞依山而建,雄伟壮观,而山恋起伏间能清晰地看到一大块平地,这就是师家沟的“福地”。“福地”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意指能带来幸福安乐的风水宝地,道教就有“七十二福地”之说,其中“洞天福地”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被认为是神仙居住之所。在师家沟聚落营建之初,师法泽请风水先生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师家沟家族世代兴旺的根基所在,这就是师家沟“福地”的来源。“福地”在师家大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师家世代修建的宅院皆围绕“福地”来布置,整个聚落形成一个以“福地”为中心的圆圈,它不仅是师家沟社会、文化、经济的中心,还反映出山西传统村落居民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师法泽德高望重,因此其宅院距离“福地”最近,规模也最大。作为师家大院的长辈,他是整个聚落政治权利的掌握者和经济资本的持有者,其后世子孙也只能依照地位的尊卑依次修建宅院。在师法泽建院之初就规定,“福地”不允许修建任何建筑,他还在周围种上数棵桃树用来镇邪。经过数百年的兴建,至今,这块平地已经成为师家沟聚落真正的“洞天福地”,是师家沟延续至今的福祉所在。

  头戴瓜皮帽,身着土布袍,这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集体形象。对于他们来说,商路扩展得越远,对家的惦念和眷恋就越深。这些富商巨族高其门户,厚其墙垣,用一座座华屋俊宇将山西推向了财富的巅峰。

  在师家沟村口处矗立着一座雕刻精美的牌坊,根据牌坊上文字雕刻记载,它修建于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是为了表彰师家家族忠孝而建的节孝牌坊。在明清时期,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和严肃的事情,是由各级官府乃至最高统治者控制的官方行为。因此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来说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就从牌坊本身来说,它铭刻着一方土地辉煌而厚重的历史,是当地民俗风情的物化表达。师家沟这座雄伟挺拔的村口牌坊是整个师家沟聚落空间序列的开端,牌坊高6.3米,宽5.8米,主体结构为石制四柱三间式。牌坊顶上伫立着一只小象,它卷尾落鼻,背负一葫芦,形象生动。象同“祥”,寓意着师家沟世世代代繁荣吉祥,而“葫芦”在民俗文化中有“福禄”之意,象负葫芦,表达了对师家沟的美好祝愿。咸丰后期,师家门祚衰落,一蹶不振,然而透过这座雄壮精美的牌坊,依稀可以看到师家沟村昔日的繁荣之景。

 


  百余年前,中国杰出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站立在三晋大地一面粗砺的石墙外,眼前深邃富丽的宅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想象当日的气势,其所占面积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说起“砖石木料上之工艺”,不得不说到师家沟聚落群的建筑雕刻艺术。其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仅以“寿”字为例,变化多样的窗棂图案多达108种,据传一是为说明师家的108种生意,一是代表山西的108县。片瓦有情,寸石生忆,漫步于师家沟村中,依然可以从翩然飞扬的檐角、栩栩如生的雕塑和青砖斑驳的甬道上体悟到这个商贾之家逝去的辉煌。

  浸润着历史气息的师家沟村矗立于黄土高原之上,细说着岁月的悠远与苍凉。虽然师氏家族已经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消失于世人的视野中,变为线装书中的一页页文字,但是它所代表着的晋商精神和传达出的民俗意蕴却结晶出一种超越时间的精魂。可以说,师家大院的营建是山西窑洞文化的典范,师家家族的发展是山西晋商文化的代表,师家沟村精美的牌坊和木雕正是山西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 

 本文来源: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师氏网新闻】师胜杰:好相声不一定全是包袱 春晚最毁相声
>>【师氏网新闻】傍山临河窑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