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傍山临河窑上楼

    中华师氏网 2015年4月18日 太原晚报


 

 

 

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处,有个师家沟村。这个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的村落,历经240多年的风雨剥蚀,已经成为一处独特的窑洞式豪华院落群。

  村口,是一座清代砂岩所雕的石牌楼,穿过石牌楼,沿着上山的石板道顺势而上,便进入了师家沟村。建筑群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为主体,大小31个院,既突出了山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具有平川平面多进四合院的建筑特色。环建筑群一周,建有石板路,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等。师家沟文管所孟利斌所长说,进了师家沟村,游人可以上院观下院、前院望后院、出院又进院,如入迷离之宫。

  门楼、走廊、过道上,各种木雕、砖雕、石刻题迹等保存完好,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宅院不但可以通过共同的交通通道联系,还在各个院落间用较为隐蔽的踏道、侧门、隧道,甚至设在窑洞中的暗洞相互贯通。这就是清代号称的“天下第一村”。

  与其他晋商一样,师氏家族在发迹的同时,也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尽显阔绰。他们不惜血本,历经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广阔的豪宅大院,以显尊贵。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往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的隐匿性、私密性的要求,既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野、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男女归位的宗法礼教,又充分显示了建筑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

 


  师家大院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建筑雕刻艺术,可以说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其木雕、石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仅以“寿”字为例,变化多样的窗棂图案多达一百零八种。

  本报记者 段树聪/文 刘江/图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师氏网新闻】晋商福地师家沟
>>【师氏网新闻】师胜杰,抖响现实主义包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