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补肾 别入误区 浏览次数:5 日期:2014年9月15日 23:08 秋季补肾 别入误区 进入秋季,很多人开始补肾,但是要注意不要走入误区,否则事与愿违。 “吃什么补什么”,是不少人养生的“经验之谈”,因此一说到补肾,不少人青睐吃动物的肾脏,但是专家提醒我们:猪和羊的肾脏不仅胆固醇高,还含有重金属镉,不宜过多进补。 对于那些尿酸指标比较高的人来说,动物的肾脏等内脏器官更应该少吃或不吃。 要补肾 先辨症 补肾,很多选择人参、鹿茸等高档滋补品。殊不知,中医有个观点:“虚不受补”。所以平补为宜,人参、鹿茸、鹿鞭、海狗等补品要慎用 还需要注意的是:忌不分阴阳来补肾。这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加重病情。 肾阳虚与肾阴虚的症状有所不同:其一,阳虚怕冷,手或脚易凉;阴虚怕热,手心、脚心及内心燥热,即“五心烦热”。其二,阳虚舌嫩胖、苔白;阴虚舌瘦、舌红,苔少而燥。其三,阳虚易胖;阴虚易瘦。其四,阳虚精神疲惫;阴虚燥热不安。其五,阳虚面色青白无光;阴虚颧红。 肾阴虚者,饮食中应多吃清补类食品,如芝麻、粟米、豇豆、牛骨髓、狗肉、羊骨、淡菜、干贝、鲈鱼、桑葚、芡实、栗子、胡桃、山药、枸杞子、冬虫夏草、杜仲、何首乌、海参等。 中药入酒 枸杞养生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泡制养生酒,偶尔喝上两小杯。在泡酒的药材中,最常用的就是枸杞子。中医认为,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肺三经,其力在滋肝补肾,能聪明耳目,且可润肺保津。《本草经集注》谓其有“强盛阴道”之力,可益人,好颜色。佐以酒服,滋下润上,行肝走肾,上肺荣面,令人面色红润,阴阳两旺,所以适应于一般虚劳羸瘦的人群服用。 枸杞子可生食,煎汤,熬膏,浸酒等多种食用方式。亦可作为食材加入各种菜式中去,但最能发挥枸杞子功效的方法则是浸酒。迄今为止中医药酒方中,有至少不下200个应用到枸杞子的药酒方,其中又有不下100个是养生药酒方。现代医学发现,枸杞子含有丰富的枸杞多糖、脂肪、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牛磺酸、甜菜碱、维生素B1、B2、E、C,特别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很高。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如钾、钠、钙、镁、铁、铜、锰、锌、硒等营养成分。可提高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提高肌体适应性、明眼目等。 (北晚) 鸡和鸭 哪样更补? 中医认为鸡的功能温中、益气、补虚,故鸡是一种很好的滋补性食物。而鸭性平或偏凉,味甘咸,功能滋阴补虚,利尿消肿。 经常有病人在看完病后会问;“大夫,我能吃些什么?鸡能吃吗?”或“我想吃些营养物品被补补身体,是吃鸡好,还是吃鸭好?”……每天总有人问这些问题。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来,鸡、鸭都是家禽类食物,都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组成的,虽然含量方面有些差别,但总的看来相差不大。因此,如把这些问题去问西医,回答恐怕只能是:“没什么,都可以吃。”也可能因为鸡肉中蛋白质多些,脂肪少些,可能偏向于多吃些鸡。 但从中医的辨证观点看来,这两种家禽的性味和功能却是不同的。 中医认为鸡性偏温,味甘。它功能温中、益气、补虚。故鸡是一种很好的滋补性食物。中医有一本专门论述饮食疗法的书,《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鸡肉补虚,暖胃,强筋骨,活血调经,止崩带(治疗月经过多和白带),节小便频数。”所以临床上凡见有肾虚耳聋、夜尿多、筋骨软弱等都可用之。尤其在江西、安徽农村所产的一种乌骨鸡,药用价值更大,多用于调经,止崩漏(月经过多或时间延长、淋漓不净)。有名的妇科成药“乌鸡白凤丸”即以乌骨鸡为主药制成。但对有肝阳上亢的人,如经常有头昏、头痛、血压升高者;或有肝风内动,如有手足抖动、不时抽痉、口唇麻木、中风先兆者则不能吃鸡肉,尤其是鸡头、鸡脚、鸡翅膀,中医认为能生痰、助火、动风,更不能吃。对于肿瘤病人是否可以吃鸡,目前尚有争论。 鸭性平或偏凉,味甘咸,功能滋阴补虚,利尿消肿。《本草纲目》:“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所以有水肿、阴虚内热的人吃鸭子比较合适。尤其用冬虫夏草煨鸭,补的作用更大,而且风味独特,是一味名菜。但鸭子性偏凉,《随息居饮食谱》认为凡阳虚脾弱,外感未清,便溏腹泻等情况不宜吃鸭。比较起来,鸭肉比鸡肉性平,因此凡不能吃鸡的人,都可用鸭肉代替。而怕冷、容易腹泻的人,则可以吃鸡。 (生命时报) 要赶走秋燥 饮食有宜忌 多吃护嗓三宝 秋季干燥容易上火,由此引发的缺水常让人觉得喉咙不舒服,此时多吃些保护嗓子的食物尤为重要。梨柔软多汁,味甘性寒,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尤其在秋季食用能明显缓解咽喉干燥。梨既可生吃也可熟吃,饮汁或切片煮粥、煎汤服均可。梨、蜂蜜及水熬成的雪梨膏和冰糖梨水都是简便易做的清咽利嗓饮品。但因梨性寒,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必须隔水蒸过,畏寒肢冷者、腹胃虚弱者不宜多吃或者最好不吃。 荸荠又叫马蹄,有“地下雪梨”的美誉。荸荠性味甘寒,有清肺利咽、化湿祛痰等功效,对预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适、口干欲饮等症有一定效果。除了生吃外,也可煮、炒、烧、煨。但荸荠不易消化,脾胃虚寒、消化功能较差者及儿童、老人不宜多吃。生吃前一定要去皮或洗净,因为荸荠生长于水田,皮上会聚集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学物质,还可能有寄生虫。 白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中医认为,生吃萝卜可以清热生津,补水利尿,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入秋的萝卜肉质肥厚丰润、清甜爽口,生吃对于咳嗽痰多、咽喉炎、声音嘶哑的人有一定帮助。需要提醒的是,萝卜虽好,但非人人适合吃。气虚、阳虚型便秘的人吃了,可能会加重症状。 远离两种食物 “秋不食肺”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阐述的养生之道,意为人在秋季不宜食用动物肺脏。 中医认为,五行中肺属金而肝属木,秋季本身肺气较旺,如再贪食肺脏,就会导致肺气过旺而加重对肝的伤害,出现胁肋疼痛、腹胀、乏力、心情低落等症状,甚至使既往肝炎加重或复发。 秋季护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避免食用补肺气的食物,如动物肺脏等;二是避免食用耗散阳气的食物,如各种辛辣发散之物,如葱、蒜、姜、辣椒等。应当遵循肺气旺的自然规律,顺应肃杀收敛的天地之气。 从食品安全卫生角度讲,秋季食用肺脏也存在隐患。因为秋季温度低,空气燥,病毒和细菌繁殖速度增快,并随着粉尘扩散;而此时气管支气管黏膜弹性降低、水分减少,有害物质容易蓄积,故秋季肺脏质量堪忧。 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有些人肺气本就虚,不能应季而旺,是可以在秋季应季而补的。 秋季养生当以清润、收敛为主,可以多食当季水果。水果性酸收敛,顺应秋季之气,同时酸味入肝,增强了肝气以抵御秋季肺气的克害,能够滋润身体缓解秋燥。 (据生命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