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是新一年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加上不良天气条件也容易引起人体不适,这个春天与疾病作战似乎需格外重视。 另外,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春时节也需格外注意,天气变化频繁,气温的起伏不定都容易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发疾病,做好预防措施,完全可以实现早春时节的平稳过渡。 流感高发 现象一 这个冬天一直不太冷,春节之后的冷空气将气温不断拉低,今年可能出现“倒春寒”。春季本是流感易感季节,加上散发的H7N9禽流感病例,早春保健尤其应引起重视。 【应对策略】 适时添衣,外出就餐注意安全 进入春季,也将进入了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市民应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保暖,适时增添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尤其要关注年老体弱的人和孩子,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建议带病上班、上学或走亲访友。到医院就诊时,建议要戴口罩。 人们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餐前应洗手,倡导使用公筷及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食物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避免暴饮暴食。 在表现症状上,流感和普通感冒有所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发热较轻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较轻,而流涕、打喷嚏、鼻塞、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明显。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伴有明显的头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轻微。 如果一旦出现发热,体温持续高热不退,伴全身不适、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可能是得了“流感”。因此,当你觉得自己得了流感时,就要及时就医。 心血管病 现象二 早春时节,天气比较寒冷干燥,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随之下降,尤其是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这更多是诱发性的,指本身已经存在相关疾病风险的人群表现出相应症状。 【应对策略】 注意保暖,适当调节用药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表示,早春时节,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态势,这主要与春季的天气相关。忽高忽低的气温容易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后便容易导致心跳加快。另外,天气寒冷时人的皮肤血管阻塞,外部阻力增加,血管中的板块容易破裂,这也使血栓的风险增加。 但天气起伏不定等因素并不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春季必然出现不适。余振球解释,其实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平时生活中注重一些细节,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因为天气原因引起的疾病症状,平稳度过早春时节。天气如果较为寒冷,人们可以选择在中午时段出门锻炼,既进行了运动,也避开了较为寒冷的时段,同时应注重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换衣物。另外,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咨询医生后适当调节用药量。“只要做到这几点,完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在早春时节的症状。” 另外,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家中发病,家属应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救护人员的间隙,可以含一些药物,比如,如果患者血压较高,可以在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等药物。 花粉过敏 现象三 春季是过敏高发时节。空气污染及不良天气条件也存在加重花粉过敏的可能,空气中本身有一些悬浮颗粒等也是过敏原,人们吸入的几率会随之增大。 【应对策略】 尽量避免花粉直接接触皮肤 花粉及空气悬浮颗粒等似乎无所不在,尤其是对于本身就对花粉过敏的人群。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王良录说,对于即将出游的人们来说,为了避免赏花、采摘时花粉飘到皮肤上,建议有过敏史的人,出游时穿长衣衫,可以戴口罩。“花粉过敏的患者,可以戴12层以上的口罩、一次性口罩或N95口罩,对隔绝过敏原有一定作用。”建议本身对花粉过敏的人,这段花粉浓度高的时期在家当“宅男宅女”。 (综合)
顶按风府穴 治感冒失声 感冒后失声怎么办?可试试以下几个穴位。1.颈前部:点按廉泉穴、天突穴各1分钟,至上而下捏拿两侧胸锁乳突肌各20次;2.颈后部:拇指擦双侧风池穴2分钟,顶按风府穴1分钟。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该穴需向上方用力,并向左右方向徐徐推按,会有明显胀痛感,此时徐徐吞咽口水,配合祛风油效果更佳。 据新快报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市肿瘤专家指出:癌症年轻化与生活习惯有关—— ■朱芯仪 记者 刘晓东 我国首次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我国近20年癌症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壮年易成淋巴瘤高危人群,19—35岁青年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市肿瘤专家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我市肿瘤病人 居出院病人之首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人约250万。我国男性中发病率最高的几种癌症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食管癌和直肠癌,女性中最常见的依次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和食管癌。 “预计到2020年,绵阳新发肿瘤病例21000例。”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杜小波介绍,2013年,市中心医院出院病人61035人,肿瘤病人就有9203人。在出院病人中,肿瘤病人居首位,是排名第二的胆石症病人的6倍,也就是说,在出院的病人中,每6个人就有一个肿瘤病人。 “在我国各大医院收治的癌症患者中,早期病例低于10%。”杜小波坦言,“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癌症患者大多数是中晚期。” “只要科学规范治疗,即使中期癌症病人,也可以有更高的存活率。”杜小波说了一个例子:谢女士在2000年患直肠癌时,年龄40多岁,当时患病已是中期,在市中心医院经过手术和放疗后出院,2006年,她又患上了乳腺癌,经过了手术和放疗的规范化治疗,一直存活到现在。 癌症年轻化与生活习惯有关 前不久,一位年轻肿瘤患者熊顿的漫画《滚蛋吧!肿瘤君》在网上热传:2011年8月,因一次摔伤到医院检查,熊顿被告知身患“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就是俗称的“淋巴癌”。此前,她曾自诩为“一个剽悍的女子”,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冬天衣不过三件,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但癌症最终还是夺去了她年仅30岁的生命。 “年轻人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是淋巴癌和胃癌,这也是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结构有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冯岗介绍,由于青年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新生的和正分裂繁殖的细胞容易受到致癌物质的攻击,如果还有吸烟习惯,就更加提高了患癌症的几率。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非常活跃的时期,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而胃癌的发生大多和生活习惯有关,现在的年轻人许多独自在外生活,经常在外就餐,餐厅的部分蔬菜常洗不干净,当中含有大量残余农药、催长剂、催熟剂、化肥甚至激素,长期食用会对胃、肝产生有害的刺激。还有一部分嗜吃熏烤或腌制食物,当中含硝酸盐较多,也可诱发癌症。 据统计,嗜吃熏烤、腌制食物或麻辣烫类饮食的青年,胃癌发生率比其他人群高出4倍以上。另外,生活无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精神紧张,也是诱发胃部疾病的原因之一。 定期体检早发现肿瘤 “体检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癌症的早期筛查。”杜小波建议,最好每年进行胸片、腹部及盆腔B超、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指标等的体检。 “定期防癌筛查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杜小波说,年龄大于55岁且重度吸烟者,每年一次低剂量CT可早期发现肺癌。年龄20—40之间的女性每1—3年乳腺体检一次,年龄大于40岁或高风险女性(胸部放疗、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病史、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每年钼靶摄片,每6—12月乳腺体检一次,可早期发现乳腺癌。 对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女性在30岁以前,每1—3年一次宫颈涂片检查;30岁以后,如之前的检查是阴性,每2—3年一次宫颈涂片检查。开始检查时间在首次性行为后3年,最迟不超过21岁,停止时间在70岁或子宫切除。 对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男性在40岁开始,检查直肠指诊和血PSA检测。如直肠指诊阴性, PSA<0.6ng/ml,45岁重复;如直肠指诊阴性,PSA>0.6ng/ml,每年重复;直肠指诊阳性或PSA>4ng/ml,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 “不吸烟,有规律的运动,避免肥胖,限制饮酒,多吃水果和蔬菜,进食粗粮,不要进食精炼的碳水化合物和糖,用鱼、坚果、豆类代替红色肉类。”杜小波说,“这些是正确的防癌生活方式。” 对于肿瘤的早期信号,杜小波指出,鼻涕带血、鼻塞、耳鸣、头痛,特别是一侧性偏头痛,应警惕有无鼻咽癌;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是食管癌的首发信号;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常被认为是肺癌的早期信号;乳房肿块且年龄是40岁以上的女性,应警惕有无乳腺癌的可能;阴道异常出血,尤其是绝经后出血,应警惕有无宫颈癌;便血、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腹部摸到肿块,应警惕有无直肠癌、大肠癌的可能;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体重下降,应警惕有无造血系统的癌症。 “但是出现以上种种可疑信号,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可掉以轻心。”杜小波说,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免贻误病情,造成终生遗憾。
瑞典科学家发现 开放式办公更爱生病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3月7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开放式平面布置的办公室(大开间、无隔断和无私人办公空间)虽有利于团队合作,但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损害。 研究人员选取了在7种不同类型办公室环境中工作的近2000名员工,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在开放式平面布置的办公室中工作的员工会花更长的时间请病假,女性请短假的次数也会更多。 发表在《人体工程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首先,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会增加员工被疾病感染的风险;其次,这种工作环境会让员工缺乏安全感和对个人空间的控制感,这样会增加他们在工作时的压力;最后,出勤主义(是指员工在生病或有其他事情而无法专心于工作时,还必须照常上班)也是一个因素,团队中的成员会因此加强彼此的竞争,让本身就有疾病的员工没法专心休息。 (曹晓培)